當“長安的荔枝”邂逅現代冷鏈物流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代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道盡了千年之前荔枝運輸的艱辛,近期熱播劇《長安的荔枝》更是讓人不由一聲嘆息。彼時,為博楊貴妃一笑,朝廷動用驛馬接力,日夜兼程,從嶺南至長安,荔枝尚需“三日味變”。而今日,在北斗導航、智能溫控的加持下,一顆顆嶺南荔枝乘著現代冷鏈物流的快車,跨越千里仍鮮嫩如初,不僅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沿著“一帶一路”香飄海內外。
古驛快馬今何在?冷鏈物流競風流
馬伯庸筆下的《長安的荔枝》,以微觀視角再現了唐代“荔枝使”李善德的物流困局——保鮮難、時效緊、成本高。千年之后,現代冷鏈物流的革新讓這一困境一去不復返。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4年冷鏈物流運行數據,2024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為3.65億噸,同比增長4.3%;冷鏈物流總收入為5361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新能源冷藏車銷量21368輛,同比增長350.8%,滲透率達到33.9%,北斗導航系統更讓冷鏈運輸“全程可視、溫控精準”。
古人嘆“荔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而今,從枝頭到舌尖,荔枝的旅程被壓縮至24小時。廣東茂名的果農不再擔憂“豐產不豐收”,因為田頭預冷、氣調包裝、全程冷鏈讓荔枝的“鮮”鎖住了時間。正如蘇軾所言:“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只不過,今天的“嶺南人”已能將這份甜蜜送至漠北、江南,甚至歐亞大陸的另一端。
科技賦能冷鏈順,鄉村振興“鮮”行遠
冷鏈物流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民生工程。在陜西洛川,蘋果搭乘“移動冷庫”直銷長三角;在云南普洱,咖啡豆通過冷鏈干線直達歐洲;在山東壽光,蔬菜“出海”不再受制于腐損率。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0.27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0.53萬億元,冷藏運輸網絡覆蓋范圍明顯擴大。“物流暢,鄉村興。”曾經的“荔枝古道”上,如今飛馳的不再是疲憊的驛馬,而是新能源冷藏車;曾經的“荔枝使”李善德若穿越至今,或許會驚嘆于手機APP上實時跳動的溫濕度數據。王維筆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蒼涼,早已被“朝發夕至、新鮮直達”的現代物流網絡改寫。
向“新”而行行愈健,冷鏈強國國更強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一經發布,冷鏈物流總是作為鄉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一環,在文件中被著重提及。因為冷鏈物流不僅關系到農產品能否新鮮地擺上消費者的餐桌,更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加快鄉村建設步伐、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激活農村經濟活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角色,是推動鄉村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更是提出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形成內外聯通的“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可以說,從古代的“一騎紅塵”到如今的“萬鏈互聯”,中國冷鏈正以創新為筆,重新書寫“鮮”的傳奇。
千年以前,李善德為“荔枝鮮”“跑斷腿”;千年之后,現代冷鏈物流為農產品流通“插上翅”。當馬伯庸筆下的歷史塵埃邂逅新物流的科技浪潮,我們不禁感慨:古有驛馬傳荔枝,今有冷鏈惠民生。而這,正是中國物流人獻給這個偉大時代的最美詩篇。
(作者:趙麗麗 單位系寶雞市發展改革委)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萬緯物流亮相國際食品冷鏈高峰論壇 與客戶共創可持續生態評論出你喜歡的明星
下一篇:返回列表